
新闻动态
婚姻中可能出现的最致命的问题会是什么?
或许有人会认为,是爱情消失、是冷暴力、是没有责任心、是出轨、是家暴、是欠债和缺钱……
但我要告诉你的是,婚姻中最致命的问题是“不允许差异的存在”。
图片
前段时间刚听一个朋友吐槽,说自己的老公最近好像越来越冷淡,一问怎么回事;
她说周末想让老公陪着去做美甲,老公说不去,想在家窝着舒舒服服打游戏;
她晚上饿了突然想吃肉蟹煲喝杨枝甘露,但是东西太多一个人又吃不完,想让老公也一起吃,但他说自己只想吃一碗泡面;
就连电影两个人也看不到一起去了,她想看最新出的一部喜剧片子,老公却想看一部科幻动作片;
她这边还在想,要不就互相妥协一下,我陪你去看一场,你陪我去看一场。
那边她老公已经真诚地提出了建议:咱俩一起进电影院,然后你看你的,我看我的,怎么样?
图片
朋友非常崩溃:“你看他是不是结了婚之后就不在乎我了?”
然而细看之下,我们却能发现这些所谓的“不在乎”的证明,只是一些基于生活习惯和爱好而产生的差异。
这世界上不会有两个从一开始就契合的人,我们无论和谁在一起,最先要克服就是两人之间的差异。
而克服差异最重要的一步,则是“允许对方成为自己”。
但凡是那些夫妻关系好的、婚姻无比幸福的,他们都有着一个共性;
那就是妻子允许丈夫做自己、丈夫也允许妻子做自己,夫妻之间既亲密又有一定的边界感,既尊重对方又留有属于自己的隐私空间。
图片
接纳“不理想”
在恋爱结婚之间,我们无一例外都会有一个“理想型”,也就是对未来伴侣的期望。
有人的理想型是一米八黑皮腹肌大帅哥,需要阳光开朗热情奔放,上能修水管换灯泡,下能料理家务样样精通;
图片
有人的理想型是温柔体贴黑长直少女,总是会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你;
不仅能够无条件支持伴侣的一切行为,还能理解你的情绪变化,及时做“解语花”。
这样的“理想型”,其实就是我们为未来伴侣设定的一套与自己契合的标准,只要现实伴侣没有契合这套标准,在我们看来就是“存在差异”。
我们总是想要得到一个完美的恋爱对象,却忽略了自己也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;
正因如此,我们才要接纳伴侣的“不理想”,因为与此同时,伴侣也在接纳我们的“不理想”。
这就是大多数婚姻矛盾的来源:我想往东、你想往西;我想让你也往东,你却想让我也往西。
图片
我们都试图将对方改变成“理想中的样子”,渐渐却开始控制对方的行动、打压对方的缺陷、改变对方的前进方向。
爱一个人,不是让对方成为你最想要的样子,而是让对方可以在你的帮助下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图片
健康的心理边界
清华大学的劳东燕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
“婚姻的最大意义不是忠诚,而是成人之间伟大的友谊……不是事无巨细地参与对方的生活,而是在惺惺相惜中保持和而不同。”
或许在一个家庭之中,最难做到的就是维持各自的“心理边界”。
父母会强行参与和改变孩子的未来、性格和观念,孩子会影响父母的决定;
夫妻之间因为是利益共同体会不得不做出退让,一方牺牲自我,按照对方的期待去生活。
图片
在心理学中,健康的心理边界就是指个体能够区分“什么是我”、“什么是你”以及“什么是我的情绪”、“什么是你的责任”的能力。
有人用鸡蛋壳来打比方,如果两只有壳的生鸡蛋放在一起,它们就是两个各自完整的鸡蛋;
但如果去除蛋壳,那么它们就会混为一谈,分不清楚谁是谁了。
那些不懂得维护自我边界的人,他们总是在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而一再妥协;
那些侵入别人心理边界的人,总是“爱管闲事”,将他人的情绪和责任纳入己身,去代替他人做某些决定。
假如我们对对方的要求是一进入婚姻就满足自己的期待,那么这就不是爱情,而是没有边界感的“控制欲”。
图片
我们要做的从来不是等待对方满足期待,而是更新自己的期待,静观对方的成长和发展,在对方身上看到一个“我们将会幸福”的可能。
图片
无条件积极关注
想要让对方“做自己”,让自己同样“做自己”,那势必先要保证你们两个人对彼此是尊重的。
但是很多人对于婚姻之中“尊重”的理解带有一定的偏差。
他们会想:你是我孩子的妈/爸,所以我尊重你;你是我风雨十年、还要共度余生的伴侣,所以我尊重你;
你曾经在我低谷期的时候无条件帮助过我,所以我尊重你;你曾经和我有过一段非常美好的爱情,所以我尊重你。
但其实,你尊重对方只需要一个很简单的前提:对方是一个普通的、道德观念正常、有底线有健康人格的人。
图片
在心理学中有一个“无条件积极关注”的概念,指的是我们不应该用行为;
情感等等标准去随意评判一个人,而是要对齐进行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关怀、尊重和接纳。
这恰恰就是夫妻之间最需要的东西:你有缺点、你不完美、你和我存在差异、你不是我的理想型、你的未来规划和我不同……
等等这些,都不是不尊重的前提,也不是失去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前提。
当你对一个人说:“你希望你做自己。”这其实就是在说:“我会完全包容最真实的你。”
爱情不是占有,不是控制,也不是两个人变成一个人。
爱情是两个完整的灵魂,在不同的人生赛道里,仍然能够相互看见,彼此扶持着共同前行。
-The End -作者-专序第一心理主笔团 |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跳高高平台网站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